法国意大利性经典xxxx_老师不要啊啊啊_高中情侣亲胸摸下面视频_清冷受被调教的合不拢腿

二維碼

聯系我們CONTACT

聯系電話:

0731-87011838(辦公室)

0731-87887809(招標采購部)

0731-87892588(造價咨詢部)

0731-87097068(工程監理部)

公司地址:

長沙市寧鄉縣玉潭街道花明北路與二環路交匯處(中央領御)2棟 1108號

政府采購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58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已經20141231日國務院第75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31日起施行。[1] 

總理:李克強

2015130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以下簡稱政府采購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政府采購法第二條所稱財政性資金是指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

以財政性資金作為還款來源的借貸資金,視同財政性資金。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的采購項目既使用財政性資金又使用非財政性資金的,使用財政性資金采購的部分,適用政府采購法及本條例;財政性資金與非財政性資金無法分割采購的,統一適用政府采購法及本條例。

政府采購法第二條所稱服務,包括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務和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

第三條 集中采購目錄包括集中采購機構采購項目和部門集中采購項目。

技術、服務等標準統一,采購人普遍使用的項目,列為集中采購機構采購項目;采購人本部門、本系統基于業務需要有特殊要求,可以統一采購的項目,列為部門集中采購項目。

第四條 政府采購法所稱集中采購,是指采購人將列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項目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代理采購或者進行部門集中采購的行為;所稱分散采購,是指采購人將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未列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項目自行采購或者委托采購代理機構代理采購的行為。

第五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機構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確定分別適用于本行政區域省級、設區的市級、縣級的集中采購目錄和采購限額標準。

第六條 國務院財政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政府采購政策,通過制定采購需求標準、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優先采購等措施,實現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扶持不發達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目標。

第七條 政府采購工程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貨物、服務,采用招標方式采購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及其實施條例;采用其他方式采購的,適用政府采購法及本條例。

前款所稱工程,是指建設工程,包括建筑物和構筑物的新建、改建、擴建及其相關的裝修、拆除、修繕等;所稱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貨物,是指構成工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且為實現工程基本功能所必需的設備、材料等;所稱與工程建設有關的服務,是指為完成工程所需的勘察、設計、監理等服務。

政府采購工程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貨物、服務,應當執行政府采購政策。

第八條 政府采購項目信息應當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發布。采購項目預算金額達到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標準的,政府采購項目信息應當在國務院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發布。

第九條 在政府采購活動中,采購人員及相關人員與供應商有下列利害關系之一的,應當回避:

(一)參加采購活動前3年內與供應商存在勞動關系;

(二)參加采購活動前3年內擔任供應商的董事、監事;

(三)參加采購活動前3年內是供應商的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

(四)與供應商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近姻親關系;

(五)與供應商有其他可能影響政府采購活動公平、公正進行的關系。

供應商認為采購人員及相關人員與其他供應商有利害關系的,可以向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書面提出回避申請,并說明理由。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及時詢問被申請回避人員,有利害關系的被申請回避人員應當回避。

第十條 國家實行統一的政府采購電子交易平臺建設標準,推動利用信息網絡進行電子化政府采購活動。

第二章政府采購當事人

第十一條 采購人在政府采購活動中應當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公正廉潔,誠實守信,執行政府采購政策,建立政府采購內部管理制度,厲行節約,科學合理確定采購需求。

采購人不得向供應商索要或者接受其給予的贈品、回扣或者與采購無關的其他商品、服務。

第十二條 政府采購法所稱采購代理機構,是指集中采購機構和集中采購機構以外的采購代理機構。

集中采購機構是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非營利事業法人,是代理集中采購項目的執行機構。集中采購機構應當根據采購人委托制定集中采購項目的實施方案,明確采購規程,組織政府采購活動,不得將集中采購項目轉委托。集中采購機構以外的采購代理機構,是從事采購代理業務的社會中介機構。

第十三條 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購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具備開展政府采購業務所需的評審條件和設施。

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提高確定采購需求,編制招標文件、談判文件、詢價通知書,擬訂合同文本和優化采購程序的專業化服務水平,根據采購人委托在規定的時間內及時組織采購人與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簽訂政府采購合同,及時協助采購人對采購項目進行驗收。

第十四條 采購代理機構不得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政府采購代理業務,不得與采購人、供應商惡意串通操縱政府采購活動。

采購代理機構工作人員不得接受采購人或者供應商組織的宴請、旅游、娛樂,不得收受禮品、現金、有價證券等,不得向采購人或者供應商報銷應當由個人承擔的費用。

第十五條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根據政府采購政策、采購預算、采購需求編制采購文件。

采購需求應當符合法律法規以及政府采購政策規定的技術、服務、安全等要求。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項目,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除因技術復雜或者性質特殊,不能確定詳細規格或者具體要求外,采購需求應當完整、明確。必要時,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征求相關供應商、專家的意見。

第十六條 政府采購法第二十條規定的委托代理協議,應當明確代理采購的范圍、權限和期限等具體事項。

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按照委托代理協議履行各自義務,采購代理機構不得超越代理權限。

第十七條 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應當具備政府采購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的條件,提供下列材料:

(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營業執照等證明文件,自然人的身份證明;

(二)財務狀況報告,依法繳納稅收和社會保障資金的相關材料;

(三)具備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設備和專業技術能力的證明材料;

(四)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前3年內在經營活動中沒有重大違法記錄的書面聲明;

(五)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的證明材料。

采購項目有特殊要求的,供應商還應當提供其符合特殊要求的證明材料或者情況說明。

第十八條 單位負責人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關系的不同供應商,不得參加同一合同項下的政府采購活動。

除單一來源采購項目外,為采購項目提供整體設計、規范編制或者項目管理、監理、檢測等服務的供應商,不得再參加該采購項目的其他采購活動。

第十九條 政府采購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五項所稱重大違法記錄,是指供應商因違法經營受到刑事處罰或者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

供應商在參加政府采購活動前3年內因違法經營被禁止在一定期限內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期限屆滿的,可以參加政府采購活動。

第二十條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以不合理的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或者歧視待遇:

(一)就同一采購項目向供應商提供有差別的項目信息;

(二)設定的資格、技術、商務條件與采購項目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或者與合同履行無關;

(三)采購需求中的技術、服務等要求指向特定供應商、特定產品;

(四)以特定行政區域或者特定行業的業績、獎項作為加分條件或者中標、成交條件;

(五)對供應商采取不同的資格審查或者評審標準;

(六)限定或者指定特定的專利、商標、品牌或者供應商;

(七)非法限定供應商的所有制形式、組織形式或者所在地;

(八)以其他不合理條件限制或者排斥潛在供應商。

第二十一條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對供應商進行資格預審的,資格預審公告應當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發布。已進行資格預審的,評審階段可以不再對供應商資格進行審查。資格預審合格的供應商在評審階段資格發生變化的,應當通知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

資格預審公告應當包括采購人和采購項目名稱、采購需求、對供應商的資格要求以及供應商提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的時間和地點。提交資格預審申請文件的時間自公告發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個工作日。

第二十二條 聯合體中有同類資質的供應商按照聯合體分工承擔相同工作的,應當按照資質等級較低的供應商確定資質等級。

以聯合體形式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聯合體各方不得再單獨參加或者與其他供應商另外組成聯合體參加同一合同項下的政府采購活動。

第三章政府采購方式

第二十三條 采購人采購公開招標數額標準以上的貨物或者服務,符合政府采購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規定情形或者有需要執行政府采購政策等特殊情況的,經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批準,可以依法采用公開招標以外的采購方式。

第二十四條 列入集中采購目錄的項目,適合實行批量集中采購的,應當實行批量集中采購,但緊急的小額零星貨物項目和有特殊要求的服務、工程項目除外。

第二十五條 政府采購工程依法不進行招標的,應當依照政府采購法和本條例規定的競爭性談判或者單一來源采購方式采購。

第二十六條 政府采購法第三十條第三項規定的情形,應當是采購人不可預見的或者非因采購人拖延導致的;第四項規定的情形,是指因采購藝術品或者因專利、專有技術或者因服務的時間、數量事先不能確定等導致不能事先計算出價格總額。

第二十七條 政府采購法第三十一條第一項規定的情形,是指因貨物或者服務使用不可替代的專利、專有技術,或者公共服務項目具有特殊要求,導致只能從某一特定供應商處采購。

第二十八條 在一個財政年度內,采購人將一個預算項目下的同一品目或者類別的貨物、服務采用公開招標以外的方式多次采購,累計資金數額超過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的,屬于以化整為零方式規避公開招標,但項目預算調整或者經批準采用公開招標以外方式采購除外。

第四章政府采購程序

第二十九條 采購人應當根據集中采購目錄、采購限額標準和已批復的部門預算編制政府采購實施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備案。

第三十條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招標文件、談判文件、詢價通知書中公開采購項目預算金額。

第三十一條 招標文件的提供期限自招標文件開始發出之日起不得少于5個工作日。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可以對已發出的招標文件進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澄清或者修改的內容可能影響投標文件編制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投標截止時間至少15日前,以書面形式通知所有獲取招標文件的潛在投標人;不足15日的,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順延提交投標文件的截止時間。

第三十二條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的招標文件標準文本編制招標文件。

招標文件應當包括采購項目的商務條件、采購需求、投標人的資格條件、投標報價要求、評標方法、評標標準以及擬簽訂的合同文本等。

第三十三條 招標文件要求投標人提交投標保證金的,投標保證金不得超過采購項目預算金額的2%。投標保證金應當以支票、匯票、本票或者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出具的保函等非現金形式提交。投標人未按照招標文件要求提交投標保證金的,投標無效。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自中標通知書發出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退還未中標供應商的投標保證金,自政府采購合同簽訂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退還中標供應商的投標保證金。

競爭性談判或者詢價采購中要求參加談判或者詢價的供應商提交保證金的,參照前兩款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 政府采購招標評標方法分為最低評標價法和綜合評分法。

最低評標價法,是指投標文件滿足招標文件全部實質性要求且投標報價最低的供應商為中標候選人的評標方法。綜合評分法,是指投標文件滿足招標文件全部實質性要求且按照評審因素的量化指標評審得分最高的供應商為中標候選人的評標方法。

技術、服務等標準統一的貨物和服務項目,應當采用最低評標價法。

采用綜合評分法的,評審標準中的分值設置應當與評審因素的量化指標相對應。

招標文件中沒有規定的評標標準不得作為評審的依據。

第三十五條 談判文件不能完整、明確列明采購需求,需要由供應商提供最終設計方案或者解決方案的,在談判結束后,談判小組應當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投票推薦3家以上供應商的設計方案或者解決方案,并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提交最后報價。

第三十六條 詢價通知書應當根據采購需求確定政府采購合同條款。在詢價過程中,詢價小組不得改變詢價通知書所確定的政府采購合同條款。

第三十七條 政府采購法第三十八條第五項、第四十條第四項所稱質量和服務相等,是指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質量和服務均能滿足采購文件規定的實質性要求。

第三十八條 達到公開招標數額標準,符合政府采購法第三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情形,只能從唯一供應商處采購的,采購人應當將采購項目信息和唯一供應商名稱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5個工作日。

第三十九條 除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情形外,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從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中隨機抽取評審專家。

第四十條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應當遵守評審工作紀律,不得泄露評審文件、評審情況和評審中獲悉的商業秘密。

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在評審過程中發現供應商有行賄、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串通等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向財政部門報告。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在評審過程中受到非法干預的,應當及時向財政、監察等部門舉報。

第四十一條 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成員應當按照客觀、公正、審慎的原則,根據采購文件規定的評審程序、評審方法和評審標準進行獨立評審。采購文件內容違反國家有關強制性規定的,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應當停止評審并向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說明情況。

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成員應當在評審報告上簽字,對自己的評審意見承擔法律責任。對評審報告有異議的,應當在評審報告上簽署不同意見,并說明理由,否則視為同意評審報告。

第四十二條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不得向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的評審專家作傾向性、誤導性的解釋或者說明。

第四十三條 采購代理機構應當自評審結束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將評審報告送交采購人。采購人應當自收到評審報告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在評審報告推薦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中按順序確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自中標、成交供應商確定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發出中標、成交通知書,并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告中標、成交結果,招標文件、競爭性談判文件、詢價通知書隨中標、成交結果同時公告。

中標、成交結果公告內容應當包括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項目名稱和項目編號,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名稱、地址和中標或者成交金額,主要中標或者成交標的的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單價、服務要求以及評審專家名單。

第四十四條 除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情形外,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不得以任何理由組織重新評審。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按照國務院財政部門的規定組織重新評審的,應當書面報告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不得通過對樣品進行檢測、對供應商進行考察等方式改變評審結果。

第四十五條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按照政府采購合同規定的技術、服務、安全標準組織對供應商履約情況進行驗收,并出具驗收書。驗收書應當包括每一項技術、服務、安全標準的履約情況。

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項目,驗收時應當邀請服務對象參與并出具意見,驗收結果應當向社會公告。

第四十六條 政府采購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采購文件,可以用電子檔案方式保存。

第五章政府采購合同

第四十七條 國務院財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政府采購合同標準文本。

第四十八條 采購文件要求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提交履約保證金的,供應商應當以支票、匯票、本票或者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出具的保函等非現金形式提交。履約保證金的數額不得超過政府采購合同金額的10%

第四十九條 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拒絕與采購人簽訂合同的,采購人可以按照評審報告推薦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名單排序,確定下一候選人為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也可以重新開展政府采購活動。

第五十條 采購人應當自政府采購合同簽訂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將政府采購合同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告,但政府采購合同中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內容除外。

第五十一條 采購人應當按照政府采購合同規定,及時向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支付采購資金。

政府采購項目資金支付程序,按照國家有關財政資金支付管理的規定執行。

第六章質疑與投訴

第五十二條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3個工作日內對供應商依法提出的詢問作出答復。

供應商提出的詢問或者質疑超出采購人對采購代理機構委托授權范圍的,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告知供應商向采購人提出。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應當配合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答復供應商的詢問和質疑。

第五十三條 政府采購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供應商應知其權益受到損害之日,是指:

(一)對可以質疑的采購文件提出質疑的,為收到采購文件之日或者采購文件公告期限屆滿之日;

(二)對采購過程提出質疑的,為各采購程序環節結束之日;

(三)對中標或者成交結果提出質疑的,為中標或者成交結果公告期限屆滿之日。

第五十四條 詢問或者質疑事項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采購人應當暫停簽訂合同,已經簽訂合同的,應當中止履行合同。

第五十五條 供應商質疑、投訴應當有明確的請求和必要的證明材料。供應商投訴的事項不得超出已質疑事項的范圍。

第五十六條 財政部門處理投訴事項采用書面審查的方式,必要時可以進行調查取證或者組織質證。

對財政部門依法進行的調查取證,投訴人和與投訴事項有關的當事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并提供相關材料。

第五十七條 投訴人捏造事實、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證明材料進行投訴的,財政部門應當予以駁回。

財政部門受理投訴后,投訴人書面申請撤回投訴的,財政部門應當終止投訴處理程序。

第五十八條 財政部門處理投訴事項,需要檢驗、檢測、鑒定、專家評審以及需要投訴人補正材料的,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投訴處理期限內。

財政部門對投訴事項作出的處理決定,應當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告。

第七章監督檢查

第五十九條 政府采購法第六十三條所稱政府采購項目的采購標準,是指項目采購所依據的經費預算標準、資產配置標準和技術、服務標準等。

第六十條 除政府采購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的考核事項外,財政部門對集中采購機構的考核事項還包括:

(一)政府采購政策的執行情況;

(二)采購文件編制水平;

(三)采購方式和采購程序的執行情況;

(四)詢問、質疑答復情況;

(五)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建設及執行情況;

(六)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規定的其他事項。

財政部門應當制定考核計劃,定期對集中采購機構進行考核,考核結果有重要情況的,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

第六十一條 采購人發現采購代理機構有違法行為的,應當要求其改正。采購代理機構拒不改正的,采購人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報告,財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采購代理機構發現采購人的采購需求存在以不合理條件對供應商實行差別待遇、歧視待遇或者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和政府采購政策規定內容,或者發現采購人有其他違法行為的,應當建議其改正。采購人拒不改正的,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向采購人的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報告,財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二條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實行動態管理,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

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對評審專家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的職責履行情況予以記錄,并及時向財政部門報告。

第六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供應商、采購代理機構、評審專家的監督管理,對其不良行為予以記錄,并納入統一的信用信息平臺。

第六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對政府采購活動進行監督檢查,有權查閱、復制有關文件、資料,相關單位和人員應當予以配合。

第六十五條 審計機關、監察機關以及其他有關部門依法對政府采購活動實施監督,發現采購當事人有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通報財政部門。

第八章法律責任[2] 

第六十六條 政府采購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罰款,數額為10萬元以下。

政府采購法第七十二條規定的罰款,數額為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

第六十七條 采購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并予以通報:

(一)未按照規定編制政府采購實施計劃或者未按照規定將政府采購實施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備案;

(二)將應當進行公開招標的項目化整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規避公開招標;

(三)未按照規定在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推薦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中確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

(四)未按照采購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

(五)政府采購合同履行中追加與合同標的相同的貨物、工程或者服務的采購金額超過原合同采購金額10%

(六)擅自變更、中止或者終止政府采購合同;

(七)未按照規定公告政府采購合同;

(八)未按照規定時間將政府采購合同副本報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第六十八條 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政府采購法第七十一條、第七十八條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一)未依照政府采購法和本條例規定的方式實施采購;

(二)未依法在指定的媒體上發布政府采購項目信息;

(三)未按照規定執行政府采購政策;

(四)違反本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導致無法組織對供應商履約情況進行驗收或者國家財產遭受損失;

(五)未依法從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中抽取評審專家;

(六)非法干預采購評審活動;

(七)采用綜合評分法時評審標準中的分值設置未與評審因素的量化指標相對應;

(八)對供應商的詢問、質疑逾期未作處理;

(九)通過對樣品進行檢測、對供應商進行考察等方式改變評審結果;

(十)未按照規定組織對供應商履約情況進行驗收。

第六十九條 集中采購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并予以通報:

(一)內部監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對依法應當分設、分離的崗位、人員未分設、分離;

(二)將集中采購項目委托其他采購代理機構采購;

(三)從事營利活動。

第七十條 采購人員與供應商有利害關系而不依法回避的,由財政部門給予警告,并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七十一條 有政府采購法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規定的違法行為之一,影響或者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依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未確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的,終止本次政府采購活動,重新開展政府采購活動。

(二)已確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但尚未簽訂政府采購合同的,中標或者成交結果無效,從合格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沒有合格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的,重新開展政府采購活動。

(三)政府采購合同已簽訂但尚未履行的,撤銷合同,從合格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中另行確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沒有合格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的,重新開展政府采購活動。

(四)政府采購合同已經履行,給采購人、供應商造成損失的,由責任人承擔賠償責任。

政府采購當事人有其他違反政府采購法或者本條例規定的行為,經改正后仍然影響或者可能影響中標、成交結果或者依法被認定為中標、成交無效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第七十二條 供應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政府采購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一)向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成員行賄或者提供其他不正當利益;

(二)中標或者成交后無正當理由拒不與采購人簽訂政府采購合同;

(三)未按照采購文件確定的事項簽訂政府采購合同;

(四)將政府采購合同轉包;

(五)提供假冒偽劣產品;

(六)擅自變更、中止或者終止政府采購合同。

供應商有前款第一項規定情形的,中標、成交無效。評審階段資格發生變化,供應商未依照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通知采購人和采購代理機構的,處以采購金額5‰的罰款,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中標、成交無效。

第七十三條 供應商捏造事實、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證明材料進行投訴的,由財政部門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禁止其13年內參加政府采購活動。

第七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惡意串通,對供應商依照政府采購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依照政府采購法第七十二條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一)供應商直接或者間接從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處獲得其他供應商的相關情況并修改其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

(二)供應商按照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的授意撤換、修改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

(三)供應商之間協商報價、技術方案等投標文件或者響應文件的實質性內容;

(四)屬于同一集團、協會、商會等組織成員的供應商按照該組織要求協同參加政府采購活動;

(五)供應商之間事先約定由某一特定供應商中標、成交;

(六)供應商之間商定部分供應商放棄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或者放棄中標、成交;

(七)供應商與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之間、供應商相互之間,為謀求特定供應商中標、成交或者排斥其他供應商的其他串通行為。

第七十五條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未按照采購文件規定的評審程序、評審方法和評審標準進行獨立評審或者泄露評審文件、評審情況的,由財政部門給予警告,并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影響中標、成交結果的,處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禁止其參加政府采購評審活動。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與供應商存在利害關系未回避的,處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禁止其參加政府采購評審活動。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收受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供應商賄賂或者獲取其他不正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處2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禁止其參加政府采購評審活動。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有上述違法行為的,其評審意見無效,不得獲取評審費;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七十六條 政府采購當事人違反政府采購法和本條例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七十七條 財政部門在履行政府采購監督管理職責中違反政府采購法和本條例規定,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附則

第七十八條 財政管理實行省直接管理的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并報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行使政府采購法和本條例規定的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批準變更采購方式的職權。

第七十九條 本條例自201531日起施行。[2]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內容解讀編輯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專家系列解讀文章系列之一——條例為政府采購注入靈魂性內容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徐煥東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出臺,是對《政府采購法》相關規定的進一步細化、明確和充實完善,對提高政府采購工作的質量和效率、促進政府采購科學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增加采購需求管理,保障政府采購科學化從源頭開始

政府采購領域頻繁曝出的“天價采購”、“豪華采購”等問題,讓社會不同方面頗有微詞。實際上,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與過去對政府采購需求管理不足相關。《政府采購法》規定,實行部門預算的單位,需要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其本意是根據需求編制預算,同時也應該有需求管理。但是法律層面卻沒有明確采購需求管理問題,沒有具體的采購需求說明、論證等要求,也沒這方面的責任規定。由于這些原因,導致本該采購的東西沒有采購,不能有效保障政府履行公共職責的需求,而本來不需要或不需要太多、過于奢侈的東西卻大量采購。

政府為什么采購?首先就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就是“物有所需”。保障必要的需求,是政府采購的原因和條件。因此,恰當地、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和代價,獲得政府履行公共職責的貨物、工程和服務,既是采購科學化的根本目標和出發點,也是檢驗政府采購是否科學合理的基本標準。不從采購需求出發、不能恰當滿足需求的采購,一定不會是成功的采購。

可以說,《條例》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非常明確、非常到位地提出了采購需求的內容,使政府采購工作具備了實質性的、靈魂性的內容。《條例》從不同角度,在多處提及采購需求:

第一,采購需求成為采購的重要目標和依據。《條例》第十一條要求采購人做好采購準備工作,特別是要科學合理確定采購需求,這是一種明確的目標定位,表明采購就要符合需要。第十五條規定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根據政府采購政策、采購預算、采購需求編制采購文件,這就使采購需求成為編制采購文件的重要依據,突出以滿足需求為主的原則。

第二,明確規定采購需求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且不能在需求確立環節出現排他性內容。《條例》第十五條規定采購需求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政府采購政策規定的技術、服務、安全等要求,表明采購人提出采購需求,還必須遵循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采購需求說明中不能有歧視性和排他性內容,避免實際操作中大量出現不當采購需求,影響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和公平、公正目標的實現。《條例》第二十條則更加明確地規定“采購需求中的技術、服務等要求指向特定供應商、特定產品”是排他性內容。

第三,特定項目確定采購需求應當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以更加體現公眾的意志和增加公眾參與程度。《條例》第十五條“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項目,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的規定,表明采購需求不單是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面臨的問題,涉及社會公共服務等內容,必須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讓社會公眾參與,這是遵循“納稅人意愿”的要求。

第四,采購需求要完整、明確。《條例》第十五條“除因技術復雜或者性質特殊,不能確定詳細規格或者具體要求外,采購需求應當完整、明確”的規定,表明采購需求不能模棱兩可,而是要定位明確、清楚明白。《條例》第十三條明確要求采購代理機構要提高確定采購需求的水平。實際上,采購實施過程中,需求定位和闡述越完整、明確、準確,越有利于實現采購的目標。采購需求完整、明確是采購成功的重要前提,也為采購結果的評價提供了方便。為了采購需求能夠完整、明確,《條例》還規定“必要時,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征求相關供應商、專家的意見”,這在技術上增加了可靠性,通過征求意見也有利于排除政府采購的排他性內容。

第五,將有效實施政策功能與采購需求相關聯。《條例》第六條要求政府采購要實現政策功能目標,其中一項內容是“通過制定采購需求標準”,即通過采購需求的說明和論證,實現節能環保、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目標。

采購需求管理應該包括采購人需求提出、需求說明、需求論證、需求控制、需求確立等多個層面。需求說明既要清楚明確,又不能包含歧視、排他性內容;需求論證是要對需求進行分析,通過規范的需求論證程序、需求管理方式,既確保采購人履行公共職責所必須的功能需求,又要不斷剔除多余、過剩和不必要的功能,避免不必要的公共支出,促進清廉政府建設,使需求管理成為實現政府采購科學化的源頭和基礎。需求確立重點是明確確立需求的主體及其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責任,保障需求確立具有嚴肅性。

二、提高政府采購的透明度,保障政府采購公開、透明

政府采購被稱為“陽光采購”,人們常說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政府采購的全過程,都應該在公開、透明的環境中進行。實際上,對于政府采購而言,反腐需要透明度,提高采購質量和效率需要透明度,提高采購與供應對接的程度需要透明度,潛在供應商、社會公眾參與和監督政府采購也需要透明度。因此,公開、透明是政府采購科學、合理的最根本保證。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些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供應商通過隱瞞政府采購信息,改變采購方式,不按采購文件確定事項簽訂采購合同等手段,達到虛假采購或者讓內定供應商中標、成交的目的。為了防止暗箱操作,遏制尋租腐敗,保證政府采購公平、公正,《條例》大大增加了公開透明的相關內容。

首先,采購信息需要發布。《條例》第八條規定政府采購項目信息應當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發布。采購項目預算金額達到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標準的,政府采購項目信息應當在國務院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發布。第二十一條規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對供應商進行資格預審的,資格預審公告應當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發布。

其次,采購方式、評審方式和標準等需要公開。《條例》對于采取什么采購方式、采購過程中哪些內容必須公開等,做了更明確的規定。《條例》三十二條規定采購用招標方式,招標文件的內容要求包括采購項目的商務條件、采購需求、投標人的資格條件、投標報價要求、評標方法、評標標準以及擬簽訂的合同文本等,要在招標文件中確定并公開;第三十條規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招標文件、談判文件、詢價通知書中公開采購項目預算金額;第三十八條規定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方式,只能從唯一供應商處采購的,還應當將唯一供應商名稱在指定媒體上公示。

第三,中標和成交結果、合同等需要公開。《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在中標、成交供應商確定起2個工作日內,發出中標、成交通知書,并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告中標、成交結果,將招標文件、競爭性談判文件、詢價通知書隨中標、成交結果同時公告。第五十條規定采購人應當在政府采購合同簽訂之起2個工作日內,將政府采購合同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告。

第四,投訴處理結果須公開。第五十八條規定財政部門對投訴事項作出的處理決定,應當在指定媒體上公告。

為保證政府采購的公開和透明,《條例》增加了很多新的具體規定,將更有效地促進政府采購工作的規范和完善。當然,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增加政府采購透明度,決不僅僅是《條例》的幾款條文就能完全解決的,要貫徹到實際操作過程中,必須有嚴格的監督,對于不按規定公開的單位、機構和具體責任人,依法進行處罰,同時依靠現代網絡信息技術,通過建立統一的采購網絡平臺,讓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和監督,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政府采購的公開和透明,為實現采購規范化和科學化服務。

三、明確評審專家的職責和責任,規范評審專家的行為

我國政府采購采取了聘請社會人士擔任評審專家的非職業評審方式。其好處是專家屬于無利害關系的第三方,隨機選擇一些比較懂行的專業人士,實現評審的客觀可靠。但另一方面,專家評審的權利、義務、責任等并不十分明確,現實中出現諸多如專家不“專”、專家難“責”、專家操縱等實際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采購的質量和效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條例》在專家職責、權利、義務和責任等方面作了補充規定。

第一,進一步明確評審專家產生方式。《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除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情形外,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從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中隨機抽取評審專家。這是《政府采購法》中沒有明確的內容。

第二,明確了專家的義務和職責。《條例》第四十條規定評審專家應當遵守評審工作紀律,不得泄露評審情況和評審中獲悉的商業秘密。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在評審過程中發現供應商有行賄、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串通等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向財政部門報告,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在評審過程中受到非法干預的,應當及時向財政、監察等部門舉報。第四十一條規定采購文件內容違反國家有關強制性規定的,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應當停止評審并向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說明情況。第五十二條規定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應當配合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答復供應商的詢問與質疑。

第三,進一步明確專家的責任和對專家的監督管理。《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對評審專家庫實行動態管理。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應當根據評審專家在政府采購活動中的職責履行情況進行記錄,并及時向財政部門報告。第四十一條規定評標委員會、競爭性談判小組或者詢價小組成員應當在評審報告上簽字,對自己的評審意見承擔法律責任。對評審報告有異議的,應當在評審報告上簽署不同意見,并說明理由,否則視為同意評審報告。第七十五條針對評審專家不同違法行為的性質,區別設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包括其評審意見無效,不得獲取評審費,禁止其參加政府采購評審活動,給予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的行政處罰,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等。

政府采購工作專業性很強,專家在采購過程中的確能發揮重要作用,但水平不夠、責任心不強甚至心術不正的專家,卻可能給采購帶來不利影響,甚至產生破壞作用。因此,《條例》對專家行為的規范,對促進政府采購工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應該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但在具體的專家選拔、培訓、抽取、使用、共享、輪換等方面,現實中還需要做更多細致的和創新性的工作。[3]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專家系列解讀文章系列之二——條例從制度上全面推進“陽光化”采購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劉尚希

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背景下,政府采購制度改革順應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以及政府采購實踐的迫切需要,加快政府采購法律制度體系建設的步伐。201412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可以預見,《條例》的頒布實施,將從制度上大大推進政府采購的規范化、法制化進程。《條例》將《政府采購法》的原則規定進一步細化、明確和充實完善,給出操作層面權威性的規則細則,將有力推進規范透明、公平競爭、監督到位、嚴格問責的政府采購工作機制的構建;加快依法推進政府采購管理體系建設、采購監督機制的完善;同時,將有助于推進政府采購全過程信息公開以及完善政府采購信息公開的配套措施,加強政府采購信用體系建設。

《條例》的頒布實施將政府采購更進一步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在強化透明度的基礎上加強對政府采購行為的監管和社會監督,實現政府采購的陽光化運行全面推開。

《條例》強化信息公開,提高政府采購的透明度,加強社會監督。為防止暗箱操作,遏制尋租腐敗,保證政府采購公平、公正,《條例》從四方面作出規定:一是采購信息須公開。比如,第八條規定政府采購信息應當在指定媒體上發布,第三十條規定采購項目預算金額應當在采購文件中公開等。二是變更采購方式須經批準。第二十三條規定采購人采購公開招標數額標準以上的貨物或者服務,需要采用其他采購方式的,應當符合法定情形且須經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批準。三是采購合同、中標、成交結果須公開。第四十三條和第五十條要求中標、成交結果、政府采購合同應當在指定媒體上公告。四是投訴處理結果須公開。財政部門對投訴事項作出的處理決定,應當在指定媒體上公告。從國際經驗看,世界貿易組織《政府采購協議》(GPA)各成員國均很重視利用社會監督來加強對政府采購的管理,例如,英國、美國等都有一套完善的社會監督制度,重視社會公眾在政府采購中的監督作用。

同時,推動利用信息網絡進行電子化采購活動。第十條強調國家實行統一的政府采購電子交易平臺建設標準,在大數據日益被廣泛使用的背景下,利用電子采購來提高政府采購的績效和透明度勢在必行。

《條例》強化政府采購的源頭管理和結果管理。政府采購制度成熟的國家均很重視政府采購的績效管理。從近年來政府采購領域的案件看,突出問題是質次價高,實踐表明,僅僅依靠加強采購程序監督是不夠的,還需強化政府采購的源頭管理和結果管理,加強政府采購的績效管理,更加注重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績效,做到采購需求科學合理,履約驗收把關嚴格,減少違規操作空間,保障采購質量。[4]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專家系列解讀文章系列之三——條例所體現的立法進步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賈康

繼黨的十八大作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十八屆三中全會形成關于以經濟改革為重點推進全面改革的頂層規劃部署之后,十八屆四中全會又作出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經濟改革與行政、政治、司法、社會等方面的改革貫通銜接,給出了在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法治化”通盤指導。正是在這一背景下,201412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將成為我國財經領域法律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條例》是自200311日我國《政府采購法》付諸實施以后,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和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客觀需要,在政府采購法制建設中實現的重大立法進步。《條例》從總則開始,對政府采購當事人、方式、程序、合同、質疑與投訴、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等,以專章作出了明文規定。

從研究者的視角來看《條例》,它在總結十余年我國實施《政府采購法》過程中的成績與經驗、問題與教訓的基礎上,呈現了以下特點:

第一,貫徹“依法治國”大政方針,體現了“良法”建設中務實的“問題導向”。在我國政府采購規模逐年擴大、成績顯著的同時,這一領域的問題也不可忽視,如出現“天價采購”和腐敗案例、質量不高、效率低下等,引起社會質疑和民眾不滿,亟需出臺有效對策。

第二,緊緊抓住政府采購“陽光化”這一關鍵特征,結合預算制度的規范化建設和信息公開方針,推進政府采購制度創新。當年我國《政府采購法》的制定與實施帶有強烈的“改革使命”特征,其基本邏輯是以“陽光采購”與市場公平競爭機制對接,優化相關制度安排,鏟除“吃回扣”等分散采購中容易發生腐敗行為的土壤,形成有效監督管理和提升政府采購資金績效的長效機制。《條例》提高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的相關規定,如從采購項目到采購方式、中標與成交、合同及投訴處理結果的信息都必須公開,政府向社會公眾提供的公共服務項目,應當就確定采購需求征求社會公眾意見,驗收應邀請服務對象參與并將結果向社會公告等,將更有力地引入制度性約束和社會監督,遏制尋租腐敗,促進政府采購公平公正。

第三,著力強化優化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和調控作用,在“結果導向”上基于物有所值而提升績效水平。政府采購在以制度因素促進資金節約、物有所值的基礎上,也以其批量、集中采購為主的形式,帶來了特定的政策調節功能。《條例》通過一系列具體和盡量細化的規則規定,完善了制定采購需求標準、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優先采購等措施,有望更好地實現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等目標。

此外,《條例》一系列具體、細致的規定,對實際工作和采購活動的指導意義也是顯而易見的,如明確規定采購項目既使用財政性資金又使用非財政性資金,財政性資金與非財政資金無法分割采購的,統一適用《政府采購法》與《條例》;又如監督檢查、法律責任方面的詳細規定等都具有明晰的操作要領,必將促進政府采購制度落到實處。[5] 

《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專家系列解讀文章系列之四——政府采購合同公開體現里程碑式進步

南開大學法學院教授 何紅鋒

政府采購合同是不同政府采購方式的共同成果,同時,也是政府采購履約交付的依據和基礎。《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頒布,對政府采購合同管理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制定政府采購合同標準文本將進入實質性階段

制定政府采購合同標準文本在政府采購中具有重要意義。一個好的合同文本,應當是雙方權利義務保持均衡,體現公平公正的。

《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政府采購合同標準文本。這一規定,將使制定政府采購合同標準文本進入實質性階段。同時,在《條例》中作出這一規定,能夠確保政府部門制定合同標準文本的效力。從理論上說,如果僅僅是財政部門規定制定政府采購合同標準文本,必須依賴當事人的使用,如果采購人不使用,可能會違背財政部門的管理性規定,但不會導致合同無效。但由行政法規規定,如果不使用,則可能導致合同無效。

二、履約保證金的交納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在政府采購中,能否要求供應商提交履約保證金,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但這些年的政府采購實踐告訴我們,供應商違約的情況屢見不鮮,有的甚至是十分嚴重的違約。而實踐中,采購人幾乎沒有主動追究供應商違約責任的情況,但政府采購合同的違約,往往產生十分嚴重的后果。因此,政府采購合同中,采購人也需要有追究對方違約責任的手段,而要求供應商提交履約保證金,是經過政府采購市場長期實踐、國際上通行的、被證明行之有效的約束供應商的手段。因此,《條例》第四十八條賦予了采購人向供應商收取履約保證金的權利,規定“采購文件要求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交納履約保證金的,供應商應當以支票、匯票、本票或者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出具的保函等非現金形式提交。履約保證金的數額不得超過采購合同金額的10%。”在履約保證金上,《條例》與《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的規定保持了一致,避免了實踐中在處理這一問題上的矛盾和無所適從。

需要注意履約保證金與投標保證金的區別。

三、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拒簽合同時采購人的選擇權

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拒絕與采購人簽訂合同的情況,在實踐中時有發生,尤其是排序第一的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與排序第二的存在較大價差的情況下,可能會對采購人造成較大不利影響。如某次采購項目評標過程中,北京某公司授權委托人提出不能按規定供貨而主動要求放棄中標資格,評標委員會發現,如同意其放棄中標資格,則由次低報價中標,中標價抬高20.2萬元,即便沒收該公司的投標保證金2萬元也無法彌補采購人的差價損失。由于采購人存在競爭不充分的擔心,以前很多采購人的做法是拒絕供應商放棄中標資格的要求。

對于投標人撤銷投標文件的行為,法律也只能規定法律責任,即不退還投標保證金。

《條例》通過規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拒簽合同時采購人的選擇權,可以有效解決競爭不充分的情況。《條例》第四十九條規定,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拒絕與采購人簽訂合同的,采購人可以按照評審報告提出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名單排序,確定下一候選人為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也可以重新開展采購活動。實踐中,確實存在由于一個競爭力強大的供應商(其表現是其價格遠低于其他供應商)放棄中標資格,導致競爭不充分的情況;當然也存在排序第二的中標或者成交價仍然是有競爭力的情況。可以由采購人決定,是按照評審報告提出的中標或者成交候選人名單排序,確定下一候選人為中標或者成交供應商,還是重新開展采購活動。

四、政府采購合同的公告

提高政府采購信息透明度,是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條例》時非常關注的問題。

《條例》第五十條規定:“采購人應當在政府采購合同簽訂之起2個工作日內,將政府采購合同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指定的媒體上公告,但政府采購合同中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內容除外。”這一規定,大大提高了政府采購信息透明度,強化了公眾對政府采購的監督。[6]